贯通培养力度加大
本-硕-博贯通式招生培养是衔接本科教育阶段,贯通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的学术型人才招生培养模式。各高校对其招生和培养方案的探索已久。总的来看,目前高校本-硕-博贯通招生培养的方案主要有本硕贯通,本博贯通、硕博贯通等。而各高校在贯通培养方面,推广试点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学校以本研贯通培养理念为指导,制定了2022版研究生培养方案,通过构建本研贯通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拓展课统排通选。
“学校率先在传统优势学科实施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改革。通过统筹实施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六年一贯制培养,入选学生在第三年、第四年同时完成本科大三、大四学年和硕士生第一学年的学业要求。”该负责人说。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叶康涛介绍,在本-硕-博贯通招生培养上,人大一方面着力探索“硕博直通”研究生培养模式,采取“2+3”(2年课程学习+3年学术训练和论文工作)的培养环节设计,打通过去相对独立的硕士、博士分阶段培养过程和方案设计,对有学术兴趣、学术潜力和学术理想的研究生贯通其课程和学术培养方案。另一方面不断探索“本科直博”人才培养模式,从优秀本科生中选拔有志于学术的优秀生源直接进入博士阶段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训练。
“我们这些试点的实行,均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术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术意愿,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对研究生的学术意愿加以适当引导。截至2021年,学校已在10个学院推广试点‘硕博直通’研究生培养模式,17个学院开展‘本科直博’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叶康涛说。
贯通培养有效提升培养效率
以往,学生完成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3个阶段教育,通常需要10至1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打通本-硕-博3个培养阶段,统筹安排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对人才培养内容进一步整合优化,避免了本-硕-博3个阶段部分培养环节的重复,减少了学生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这个过渡过程中因毕业、找工作、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等花费的大量时间,从而有效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周期。
对此,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打通本-硕-博培养阶段,其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在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的过程中,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对本-硕-博3个阶段培养课程的整合。培养课程的整合让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3个阶段的课程设置更具层次。在过往的培养过程中,很多学生本科阶段的一些课程并没有拉开层次,导致他们在博士阶段又要重新学习一遍这些课程。而在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案探索过程中,我们通过加强课程衔接,推进学分互认转换,完善弹性学制等,让培养过程不断得到优化和整合,这些都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效率,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周期。”该负责人说。
强基计划:贯通培养新亮点
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强基计划应运而生。强基计划作为高校基础学科招生改革的特殊探索,各高校在培养方案上也积极探索强基计划与本-硕-博贯通培养之间的特色。
在探索复合型、国际化育人新模式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出,将对强基计划学生实行本研衔接教育模式,学生达到培养标准即可获得保研资格。学生在研究生期间既可以选择继续在原学科深造,也可以选择进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相关学科交叉培养。北京理工大学今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同样明确提出,针对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学科交叉培养。此外,学校还为强基计划学生开辟多样化国际交流通道,进行国际联合培养,并建立各类奖学金等激励机制。
在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方面,中国农业大学今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就提出本硕博衔接“3+5”培养模式,以强基计划为载体,实施学分制、导师制。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新增“4+4”培养模式,通过打造“4+4”或“4+5(含海外)”的本博贯通培养模式,鼓励优秀本科生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招办负责人介绍,“4+4”的本博贯通培养模式为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新增模式。该培养模式科教融合,注重科研训练,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前沿研究中心为本科生提供科研平台。
在分流机制方面,北京理工大学今年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明确本-硕-博衔接培养,本科期间实施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分流补入机制。
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负责人介绍,学校今年强基计划本硕博衔接“3+5”培养模式中,将实施动态进出机制。“学校将对强基计划学生实行动态考核。在本科阶段,我们会在一年级末、二年级末安排综合测评学业考核,三年级末安排推免测评、综合考核,四年级末安排论文开题,五年级末安排博士生资格考核,六年级内安排中期考核,八年级初安排论文进展考核。本科阶段考核不通过的学生将分流至其他专业继续完成本科培养,研究生阶段考核不通过的学生将转入硕士培养模式。”该负责人说。